您现在的位置: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http://www.pausal.org.cn/index.asp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0903001)为2009年启动的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项目主管部门为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主持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项目首席专家为杨劲松研究员,项目执行期为五年(200911~201312月)。
   本专项综合利用前期开展的盐碱土利用和治理方面的工作基础,组织专业技术研发队伍,通过技术筛选和改进、新技术研发、技术集成和配套技术模式构建等途径,开展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建立适用于我国东北、西北、滨海、黄河上中游和黄淮海平原五大盐碱区特点的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技术与配套技术模式,全面形成利用我国亿亩盐碱地的整体技术能力,大幅度提高我国盐碱地的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该专项设置7方面研究内容,除重点开展我国东北、西北、滨海、黄河上中游和黄淮海平原五个区域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外,还将开展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管理技术的研究工作。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向攻克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这一技术难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的指导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牵头组织了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配套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行业专项。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联合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等主要技术优势单位,并同时组织了盐碱地分布省区的省级农业科学院、相关大学等近30家单位参加项目工作。该专项汇聚了我国盐碱地农业利用相关领域与行业的主要优势技术专家,吸纳了包括长江学者百人计划等在内的50位国内一流专家参与,还将吸收项目实施地的政府或农业技术部门人员参与,阵容强大。项目组将充分发挥各参与单位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该专项参与单位和研究团队在项目主要实施区内均有良好工作基础,取得过相关重要研究成果,具备项目所需的工作平台和支撑条件。
   该专项的实施将较大幅度提高我国盐碱地的农业利用技术水平、农业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较大幅度拓展我国可利用农业资源总量,缓解农业资源短缺现状,增加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储备。同时,该专项实施还将拓展盐碱地资源利用技术途径,改善盐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不仅对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和18亿亩耕地红线的保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还将为解决世界性的盐碱地资源治理利用难题作出重要贡献。

基础数据